H
热门项目
ot item
ACCOR验厂咨询
Adidas验厂咨询
Nike验厂咨询
PUMA验厂咨询
Apple验厂咨询
KFC验厂咨询
A&F验厂咨询
Argos验厂咨询
ALDI验厂咨询
IBM验厂咨询
FOXCONN验厂咨询
DELL验厂咨询
BEST BUY验厂咨询
ASUS验厂咨询
WAL-MART验厂咨询
Samsung Electronics验厂咨询
Nikon验厂咨询
Woolworths验厂咨询
Auchan验厂咨询
Carrefour验厂咨询
Dutexdor验厂咨询
johnson-johnson验厂咨询
chloe验厂咨询
IKEA验厂咨询
INDITEX验厂咨询
JOHNLEWIS验厂咨询
M&S验厂咨询
LIDL验厂咨询
The ALDI SOUTH Group验厂咨询
Woolworth验厂咨询
京东验厂咨询
COSTCO验厂咨询
Ann Summers验厂咨询
AVON验厂咨询
AEON验厂咨询
ASDA验厂咨询
Bandai验厂咨询
BBB验厂咨询
BDA验厂咨询
Big lots验厂咨询
BJ'S验厂咨询
Burger king验厂咨询
LI-NING验厂咨询
kmart验厂咨询
C&A验厂咨询
C
联系方式
ontact us
电话4006900031
邮箱kevin@cts1983.com
位置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平安大道1号华耀城12栋605
二维码
扫一扫
获得更多信息

JONES验厂咨询-消防演练与事故处理在工作场所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1-21
阅读人数: 3

4. 健康与安全 - 工作场所
4.1 行政管理
4.1.1 无安全委员会或安全管理人员
4.1.1.1 若未设立安全委员会,所有工厂必须至少配备一名安全管理人员 。
4.1.2 未提供或未妥善记录安全委员会持续的工作场所健康与安全培训
4.1.2.1 应为安全管理人员提供持续的工作场所健康与安全培训,并妥善记录。
4.1.2.1.1 安全管理人员应从政府或经认可的机构获得有效的安全管理人员证书。
4.1.2.1.2 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参加公认的健康与安全培训 。
4.1.2.1.3 在文件审查期间,审核员应审查官方安全管理人员证书及其他公认培训的有效证书。
4.1.2.2 应为安全委员会成员提供持续的工作场所健康与安全培训,并妥善记录。
4.1.2.2.1 工厂应就健康与安全问题为安全委员会成员提供入职培训和持续的课堂培训。
4.1.2.2.2 在文件审查期间,审核员需核实所有培训记录(包括培训材料和培训出勤记录)是否妥善保存 。
4.1.3 未至少每年进行两次消防演练或未妥善记录
4.1.3.1 生产区域和宿舍区域每年应至少进行两次消防演练。
4.1.3.2 消防演练应包括疏散演练。
4.1.3.3 消防演练应同时留存照片和书面报告。
4.1.3.3.1 可接受的消防演练报告至少应包括:
消防演练日期
消防演练详细说明
疏散时间评估
每次消防演练总结或结论
4.1.3.3.2 可接受的消防演练照片至少应显示员工疏散情况。
4.1.4 未制定工作场所事故和伤害处理政策及程序
4.1.4.1 政策至少应包括:
4.1.4.1.1 确定负责工作场所事故和伤害处理的人员(如健康与安全管理人员)
4.1.4.1.2 伤害报告程序(如向健康与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4.1.4.1.3 处理方法(如急救箱、送往诊所或医院)
4.1.4.2 程序至少应包括负责岗位 / 部门实施政策的明确步骤 / 方法 。
4.1.5 未向所有员工传达工作场所事故和伤害处理政策及程序,或未妥善记录
4.1.5.1 持续传达包括:
4.1.5.1.1 对新员工进行现行政策和程序的入职培训,以及;
4.1.5.1.2 政策和程序有任何变更时及时更新。工厂应立即:
在工作场所张贴修订或更新后的政策和程序;或
向员工提供修订或更新后的政策和程序副本;或
为员工提供课堂培训;或
使用任何其他被认为有效的沟通方式
4.1.5.2 所有沟通记录必须妥善保存以供审查。
4.1.5.2.1 新员工入职培训:
4.1.5.2.1.1 所有培训记录(包括培训材料和培训出勤记录、员工手册等)必须妥善保存 。
4.1.5.2.2 修订或更新后的政策和程序:
4.1.5.2.2.1 如果工厂在工作场所张贴修订或更新后的政策和程序,审核员应在工厂巡视期间核实 。
4.1.5.2.2.2 如果工厂向员工提供修订或更新后的政策和程序,审核员应在员工访谈期间核实 。
4.1.5.2.2.3 如果工厂就修订或更新后的政策和程序提供课堂培训,审核员应核实所有培训记录(包括培训材料和培训出勤记录)是否妥善保存 。
4.1.5.3 沟通应切实有效。在员工访谈期间,审核员应核实所有抽样员工是否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和程序。
4.1.6 无工作场所事故和伤害报告记录或记录不完善
4.1.6.1 即使未发生事故或伤害,工厂也应提供事故和伤害记录簿或日志 。
4.1.6.2 记录至少应包括:
受伤日期
受伤人员姓名
伤害描述
确定的根本原因
已实施的行动计划
4.1.7 食堂工作人员无健康证
4.1.7.1 每位食堂工作人员在上岗前都应取得健康证 。
4.1.7.2 健康证应按时续期 。
4.1.8 食堂未取得健康证 / 未张贴健康证
4.1.8.1 应取得健康证并张贴在食堂 。
4.1.9 未成年工从事危险材料作业或在危险环境下工作
4.1.9.1 不应安排未成年工从事危险化学品作业 。
4.1.10 断针处理不当或未记录
4.1.10.1 断针应得到妥善管控 。
4.1.10.1.1 应记录断针日期 。
4.1.10.1.2 应记录交还断针的员工姓名 。
4.1.10.1.3 断针应妥善处理 - 可放入锐器盒或粘贴在记录簿上 。
4.1.10.2 断针记录应至少保存 12 个月 。
4.2 一般工作区域
4.2.1 通道和过道堵塞
4.2.1.1 通道或过道不应被堵塞 。
4.2.2 存在滑倒和绊倒危险的区域
4.2.2.1 楼梯、通道和过道应无油、油脂、水、纸张、颗粒材料等滑倒危险,以及无杂物、碎屑、电缆、软管、绳索、链条等绊倒危险 。
4.2.3 工作站之间间距不足,影响通行
4.2.3.1 工作站之间的空间宽度应不小于 1 米(约 39.37 英寸) 。
4.2.4 应急通道未标识
4.2.4.1 应急通道应使用地面标识或箭头清晰标记,以引导员工前往紧急出口门 。
4.2.5 地面开口未防护且未标识
4.2.5.1 地面开口应进行妥善防护和标识 。
4.2.6 工厂内照明不足
4.2.6.1 在员工访谈期间,审核员应询问抽样员工对工厂内照明的看法。如果大多数或所有抽样员工对工厂内照明不满意,应将其列为一项发现 。
4.2.7 楼梯扶手未固定或无扶手
4.2.7.1 楼梯应安装牢固的扶手 。
4.3 设备操作防护 / 个人防护装备(PPE)
4.3.1 未提供重物搬运设备
4.3.1.1 应提供重物搬运设备(如叉车) 。
4.3.2 提供的个人防护装备(PPE)不足(金属手套、护目镜、口罩等)
4.3.2.1 眼部 / 面部防护 - 在存在因飞物、液体、辐射或这些危险的组合而导致受伤的潜在风险的地方,应提供眼部 / 面部防护。眼部防护的类型将取决于危险类型。眼部防护类型包括安全眼镜、护目镜、面罩以及用于危险辐射的遮光镜片。例如,应为从事危险化学品作业的员工提供面罩 。
4.3.2.2 足部防护 - 在可能因掉落或滚动的物体撞击、物体刺穿鞋底而导致足部受伤的地方,应提供足部防护(安全鞋)。在足部暴露于液体、其他污染物、危险化学品或员工足部暴露于电气危险的地方,应提供防护靴 。
4.3.2.3 听力防护 - 在可能因高噪音暴露而导致听力损失的地方,应提供听力防护。正确使用听力防护设备应能将员工的噪音暴露降低至 85 分贝(A 声级)以下。听力防护设备类型包括耳罩和耳塞 。
4.3.2.4 手部防护 - 应根据适用用途提供合适等级的手套,以充分保护员工免受化学品接触、割伤、烧伤、刺伤以及极热或极冷温度的伤害。例如,应为电气切割人员提供金属手套。应为从事危险化学品作业的员工提供手套 。
4.3.2.5 头部防护 - 应提供头部防护(安全帽),以防止因掉落和飞来的物体撞击和穿透以及有限的电击灼伤造成的伤害 。
4.3.2.6 防护服 - 应为员工提供防护服,以防止接触化学品、割伤、刺伤、寒冷和烧伤 。
4.3.2.7 呼吸防护:在存在吸入有害类型或数量的空气污染物的潜在风险的地方,应提供呼吸防护。空气污染物包括灰尘、蒸汽、气体、气溶胶和烟雾。呼吸防护设备类型包括空气净化型和供气型 。
4.3.3 未防护的机器部件 / 运动部件(皮带轮防护装置、护眼罩、护针器、护指器等)
4.3.3.1 缝纫机、高速缝合机、锁边机和皮革切割机应安装上下皮带轮防护装置 。
4.3.3.2 缝纫机应安装护指器 。
4.3.3.3 锁边机应安装护眼罩 。
4.3.3.4 套结机应配备护针器 。
4.3.3.5 高速缝合机无需安装护指器和护眼罩 。
4.3.3.6 其他适用的运动部件应进行防护(不限于上述机器)
4.3.3.7 员工工作时应使用防护装置 。
4.3.4 熨斗缺加热板
4.3.4.1 熨斗应配备加热板 。
4.3.5 标签枪未标注
4.3.5.1 标签枪应正确标注使用者姓名 。
4.4 电气
4.4.1 电气开关未安装在密闭金属盒内
4.4.1.1 电气开关应安装在密闭金属盒内 。
4.4.2 所有电气开关未清晰标识
4.4.2.1 所有电气开关应清晰标识 。
4.4.3 控制面板堵塞
4.4.3.1 控制面板不应被堵塞 。
4.4.4 电线松动 / 外露
4.4.4.1 所有电线应正确定位、支撑和保护,以免造成绊倒或头顶危险,或在正常操作期间被设备撞击 。
4.4.4.2 不应使用外露和磨损的电线 。
4.4.4.3 不应允许不当的临时接线(如插座内裸线,无插头) 。
4.4.5 电线积尘
4.4.5.1 电线上不应有积尘 。

上一章: JONES验厂咨询-深度解读现场审核所需文件及背后的审核要点
下一章: JONES验厂咨询-工资支付与工时休假作为监测标准的关键要点
文章来源:
微信陈老师
陈老师微信
微信杨老师
杨老师微信
微信王小姐
王小姐微信
微信郭小姐
郭小姐微信
热线电话热线电话
电话号码1 18576401396 电话号码2 18038044554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转发网站转发网站
在线留言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回到顶部
图片请您留言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