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ific Sunwear验厂咨询-供应商反恐验厂五大部分相关问题罗列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5-21
阅读人数: 2
分享到:


1. 程序安全
1.1 贵工厂是否设有正式的安全部门或指定的安全官员,负责监督货物和包裹的进出?
1.2 您是否根据货运清单文件对货物进行核实?
1.3 如何检测和处理货物溢装或短装情况?
1.4 若集装箱或拖车在工厂过夜,是否根据需要进行固定、上锁和加封?若集装箱 / 拖车装满货物,是否也进行加封?
1.5 是否有检查和验证封条的程序,并能立即报告差异?
1.6 是否对进出工厂的集装箱、拖车和司机进行记录?
1.7 安全程序是否有书面文件记录?
1.8 是否对安全程序进行正式的自我评估?
1.2 您是否根据货运清单文件对货物进行核实?
1.3 如何检测和处理货物溢装或短装情况?
1.4 若集装箱或拖车在工厂过夜,是否根据需要进行固定、上锁和加封?若集装箱 / 拖车装满货物,是否也进行加封?
1.5 是否有检查和验证封条的程序,并能立即报告差异?
1.6 是否对进出工厂的集装箱、拖车和司机进行记录?
1.7 安全程序是否有书面文件记录?
1.8 是否对安全程序进行正式的自我评估?
2. 物理安全
2.1 建筑物是否采用防非法入侵的材料建造,并能抵御外部侵入?
2.2 出入口是否受到监控?无人值守时是否上锁和固定?
2.3 外部和内部的门、窗及 / 或围栏是否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外部侵入?
2.4 是否使用入侵警报系统检测非工作时间的未经授权进入?若是,是否由安全官员或外部机构监控?
2.5 所有外部门是否安装警报装置并与主警报系统联动?
2.6 窗户是否通过警报或其他防入侵装置(栏杆、铁丝网等)进行保护?
2.7 出口门是否加固?装卸口门是否采用防止非法进入的材料建造?
2.8 工厂内外照明是否充足,无黑暗角落?
2.9 装卸区域是否使用泛光照明?夜间装卸口门是否有照明?
2.10 工厂周边是否设有净区?即周边障碍物附近的灌木和植被是否清理?
2.11 是否有警卫或接待员监控办公室入口?
2.12 是否有正式的访客登记流程,记录进入工厂的访客信息?
2.13 员工停车区域是否与装卸区和货物存放区分离?
2.14 过夜停留在工厂的集装箱 / 拖车是否安全上锁 / 加封?
2.15 拖车或卡车离开工厂前,是否核实封条编号?
2.16 在货物移交卡车司机前,是否核实其身份?
2.17 卡车司机是否仅被允许进入有限区域,并始终处于监督之下?
2.18 是否设有通讯系统,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联系内部安全人员或当地执法官员?
2.2 出入口是否受到监控?无人值守时是否上锁和固定?
2.3 外部和内部的门、窗及 / 或围栏是否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外部侵入?
2.4 是否使用入侵警报系统检测非工作时间的未经授权进入?若是,是否由安全官员或外部机构监控?
2.5 所有外部门是否安装警报装置并与主警报系统联动?
2.6 窗户是否通过警报或其他防入侵装置(栏杆、铁丝网等)进行保护?
2.7 出口门是否加固?装卸口门是否采用防止非法进入的材料建造?
2.8 工厂内外照明是否充足,无黑暗角落?
2.9 装卸区域是否使用泛光照明?夜间装卸口门是否有照明?
2.10 工厂周边是否设有净区?即周边障碍物附近的灌木和植被是否清理?
2.11 是否有警卫或接待员监控办公室入口?
2.12 是否有正式的访客登记流程,记录进入工厂的访客信息?
2.13 员工停车区域是否与装卸区和货物存放区分离?
2.14 过夜停留在工厂的集装箱 / 拖车是否安全上锁 / 加封?
2.15 拖车或卡车离开工厂前,是否核实封条编号?
2.16 在货物移交卡车司机前,是否核实其身份?
2.17 卡车司机是否仅被允许进入有限区域,并始终处于监督之下?
2.18 是否设有通讯系统,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联系内部安全人员或当地执法官员?
3. 访问控制
3.1 工厂是否为长期和临时员工设有正式的身份识别系统?是否发放带有员工姓名和照片的工牌?
3.2 员工进入工厂时是否必须出示工牌?
3.3 工牌是否采用颜色编码,以区分员工的指定工作区域?
3.4 装卸码头的访问是否仅限于经批准或安排在装卸码头工作的员工?
3.5 是否设有可控访问大门,监控进出工厂的活动?
3.6 是否有正式的访客登记流程?
3.7 访客在装卸设施或仓库内时,是否有员工陪同?
3.8 员工或安全人员是否会盘问工厂内的不明身份人员?
3.9 存储敏感数据的计算机和网络是否采取安全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是否设有密码保护?
3.10 若信息可通过公共领域(如互联网)获取,是否通过防火墙进行保护?
3.11 敏感信息的访问是否仅限于因工作需要必须接触该信息的员工?
3.12 是否维护访问权限日志?员工离职后,是否撤销其访问权限?
3.13 是否有书面程序确保员工离职后撤销其访问权限?
3.2 员工进入工厂时是否必须出示工牌?
3.3 工牌是否采用颜色编码,以区分员工的指定工作区域?
3.4 装卸码头的访问是否仅限于经批准或安排在装卸码头工作的员工?
3.5 是否设有可控访问大门,监控进出工厂的活动?
3.6 是否有正式的访客登记流程?
3.7 访客在装卸设施或仓库内时,是否有员工陪同?
3.8 员工或安全人员是否会盘问工厂内的不明身份人员?
3.9 存储敏感数据的计算机和网络是否采取安全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是否设有密码保护?
3.10 若信息可通过公共领域(如互联网)获取,是否通过防火墙进行保护?
3.11 敏感信息的访问是否仅限于因工作需要必须接触该信息的员工?
3.12 是否维护访问权限日志?员工离职后,是否撤销其访问权限?
3.13 是否有书面程序确保员工离职后撤销其访问权限?
4. 人员安全
4.1 是否对潜在员工(长期、临时和合同工)在雇佣前进行背景审查?
4.2 是否在以下领域进行背景调查:
4.2.1 刑事犯罪记录?
4.2.2 求职申请核实?
4.2.3 既往工作经历?
4.2.4 地址核实?
4.3 是否留存员工照片档案?
4.2 是否在以下领域进行背景调查:
4.2.1 刑事犯罪记录?
4.2.2 求职申请核实?
4.2.3 既往工作经历?
4.2.4 地址核实?
4.3 是否留存员工照片档案?
5. 教育和意识培训
5.1 贵工厂是否设有正式的安全意识培训计划?
5.2 培训计划是否涵盖以下领域?
5.2.1 识别内部串谋行为
5.2.2 维护产品完整性
5.2.3 发现并处理未经授权的工厂或信息访问
5.3 培训是否在员工入职后 30 天内进行?
5.4 培训计划是否纳入工厂的自我审计程序?
5.5 是否设立激励措施,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计划,并报告涉及盗窃、串谋或恐怖活动的潜在安全问题?
5.2 培训计划是否涵盖以下领域?
5.2.1 识别内部串谋行为
5.2.2 维护产品完整性
5.2.3 发现并处理未经授权的工厂或信息访问
5.3 培训是否在员工入职后 30 天内进行?
5.4 培训计划是否纳入工厂的自我审计程序?
5.5 是否设立激励措施,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计划,并报告涉及盗窃、串谋或恐怖活动的潜在安全问题?
下一章: 已经是最后一章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