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进出货物的措施应确保准确性,并防止任何合法或非法物品的引入、调换或丢失。
安全控制应包括:
- 7.1.1 指派一名指定的安全官员来监督货物的进出。
- 7.1.2 对产品进行妥善核实、标记、称重、计数并做好记录。
- 7.1.3 制定核实集装箱、拖车和有轨电车封条的程序。
- 7.1.4 制定检测和报告货物短缺、溢余以及其他重大差异或异常情况的程序。
- 7.1.5 制定跟踪进出货物及时流转的程序。
- 7.1.6 妥善存放空集装箱和满集装箱,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
- 7.1.7 制定在公司检测到或怀疑存在异常情况或非法活动时通知海关和其他执法机构的程序。
- 7.1.8 文件控制必须包括保护计算机访问权限和信息安全。
- 7.1.9 必须制定程序,以确保及时、准确地报告从业务合作伙伴处收到的信息。
公司应对潜在雇员进行雇佣筛选和面试,包括定期进行背景调查和求职申请核实。
公司还应建立相关系统,在员工离职时取消其身份识别权限、进入设施的权限以及系统访问权限。
应为所有员工提供安全意识培训项目,内容包括识别内部阴谋、维护产品完整性,以及发现和处理未经授权的访问。这些项目应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控制,特别是负责装卸货物的员工以及接收和拆阅邮件的员工。
自动化系统必须使用单独分配的账户,并要求定期更换密码。必须制定信息技术安全政策、程序和标准,并以培训的形式提供给员工(所有员工都应易于获取)。必须建立一个系统,以识别信息技术的滥用行为,包括不当访问、篡改或更改业务数据。
制造商必须有书面且可验证的业务合作伙伴选择流程,这些合作伙伴包括承运人、其他制造商、产品供应商和供应商(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商等)。
- 11.1.1 对于有资格获得海关 - 贸易伙伴反恐计划(C-TPAT)认证的业务合作伙伴,制造商必须有文件记录表明这些业务合作伙伴是否获得了 C-TPAT 认证。
- 11.1.2 对于没有资格获得 C-TPAT 认证的业务合作伙伴,制造商必须要求其业务合作伙伴通过书面或电子确认的方式证明他们符合 C-TPAT 安全标准。
- 11.1.3 制造商必须确保业务合作伙伴制定符合 C-TPAT 安全标准的安全流程和程序,以提高货物在原产地、组装地或制造地的安全性。
- 11.1.4 已在当地海关管理部门管理的供应链安全项目中获得认证的现有或潜在业务合作伙伴,应被要求向制造商表明其参与情况。
- 11.1.5 对于运往美国的货物,制造商应监督将运输服务分包给其他承运人的 C-TPAT 承运人也使用其他经 C-TPAT 批准的承运人,或者监督虽非 C-TPAT 承运人但仍符合 C-TPAT 安全标准的承运人(如业务合作伙伴要求中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