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CO验厂咨询-收货记录和发货记录应能体现封条与收货文件或外运提单的匹配情况
4.1 外部场所
4.1.1 是否已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以识别食品防护相关风险?设施是否有书面的食品防护计划,该计划能否识别可能的安全风险、描述应对这些风险的行动和政策,并明确界定厂区安全责任?
4.1.2 该计划是否记录了如何管控对设施内部及周边所有收货 / 发货、加工及储存区域的人员出入情况?
4.1.3 送货车辆在进入设施前是否经过检查?
4.1.3 运入的产品是否经过检查,查看是否有产品可能受到污染或被篡改的迹象?
是否已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以识别食品防护相关风险?设施是否有书面的食品防护计划,该计划能否识别可能的安全风险、描述应对这些风险的行动和政策,并明确界定厂区安全责任
4.2.1 是否有相关规划,能够明确所有入口 / 出口以及通过通风口、空气循环管道、管道、电线、排水管道等开口与其他区域的连接情况?
4.2.2 记录食品生产控制情况的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纸质记录是否安全?
4.2.3 是否考虑到某些设备有可能被利用来引入污染物的潜在风险?
4.2.4 对于合同工、清洁人员、害虫防治人员等,是否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和管控措施,以防止产品被故意污染?
是否已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以识别食品防护相关风险?设施是否有书面的食品防护计划,该计划能否识别可能的安全风险、描述应对这些风险的行动和政策,并明确界定厂区安全责任
4.3.1 在所有运入的产品、原料及包装进入加工环节之前,是否都经过核实,确认为从预先批准的供应商处接收?该计划明确了用于控制所有运入材料完整性的系统和程序。有相关程序描述了原材料接收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核对封条编号、评估产品完整性以及核实送货司机身份等内容。必须制定相应程序来保障散装原料装卸口以及水处理设施的安全。对于零担货物(LTL)及其他货物运输,应有相应的处理政策,该政策至少应规定所有零担货物必须上锁,并检查货物完整性。
4.3.2 进出的拖车是否妥善密封或固定?收货记录和发货记录应能体现封条与收货文件或外运提单的匹配情况。送货司机身份需经过核实。记录应能表明非满载货物是按照设施政策进行管理的。散装收货口以及现场的水处理设施应确保安全。
4.3.3 对于某些原料和物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是否使用了防篡改包装?是否制定了既定程序来保护生产流程及产品免受蓄意污染?这些程序必须包括对所有配方、配方软件的受限授权访问以及对成品采用防篡改包装。
4.3.4 供应商是否制定了食品防护计划,以应对农场或养殖区域在农事操作方面的潜在风险?
4.3.5 如果在加工前使用场外设施(例如冷冻冷藏库、气调室)来存放产品或原料,这些设施是否经过合理配置并受到监控,以确保产品存放安全?
4.4 出入控制
4.4.1 设施是否遵守其相关规定,仅允许授权人员进入厂区特定区域?设施是否有相应机制告知人员哪些是受限区域。所有出入口是否按照规定进行了安保防护或监控?是否对访客出入进行管控,以防止污染?
4.4.2 访客在进入厂区敏感区域前是否需要登记并佩戴身份标识?所有访客都必须遵守设施的相关规定。
4.4.3 承包商及其员工的出入是否仅限于厂区内与其工作相关的区域?是否针对合同工(即清洁人员、害虫防治人员等)制定了相应的管控措施,以防止产品被故意污染?
4.4.4 配方及所有配方软件是否通过限制访问权限来加以保护?是否采用了防篡改包装?
4.5 应急程序
4.5.1 公司的疏散程序是否包含防止在疏散过程中产品被篡改的相关规定?
4.5.2 是否制定了相应程序,确保厂区食品防护的详细信息及计划得以保密?
4.5.3 在涉及潜在传染性或有毒物质的食品防护情况发生时,是否制定了具体程序来隔离该物质并确保人员安全?
4.6 人员
4.6.1 对于在该设施工作的员工,是否制定了特定的筛选程序?至少应包括在招聘前对所有员工进行筛选的机制,涵盖对所有员工的背景调查以及对主管及以上级别人员的基本重罪背景核查。
4.6.2 设施是否有用于识别员工身份的系统,例如照片 / 身份证件,并且是否制定了受限访问协议,以确保员工只能进入与其职位相应的必要区域?员工身份识别系统应明确哪些人员可以进入开放式食品存放区域及其周边,以及哪些人员可以接触开放式食品来源,包括食品包装材料和接触食品的设备。该身份证件系统应有对厂区内所有非员工(包括承包商、访客、外来司机等)进行监管的程序。出入计划必须明确如何对设施内所有关键部门及区域进行物理安保防护。
4.6.3 每个部门是否都留存有每日在岗员工的记录 / 名单?
4.6.4 是否制定了相关规定,禁止员工携带某些类型的个人物品进入设施或厂区内的某些区域?是否有相应程序来执行这些规定?
4.6.5 在员工离职时,是否制定了相应程序,立即限制该员工进入设施?